【集萃網(wǎng)觀察】在書刊和包裝印刷領域,彩色印刷已成印刷主流,印刷品的質量亦日益提高。但因主觀及客觀因素影響,達到精品級的還不多,仍無法與國外優(yōu)質產(chǎn)品相比。我們知道,彩色印刷品的質量,受復制過程諸多因素,如彩色原稿圖象的階調層次、網(wǎng)點擴大值、色彩平衡等制約,而當中又以印前圖象制作的質量高低,直接決定彩印品的質量,雖然在制版印刷時可以對一些不足之處作部分矯正,但要印刷出精品基本上就無能為力了。因此,印前制作圖象時,如發(fā)現(xiàn)原稿質量不足,就應想辦法糾正。下面,就簡單介紹一些處理技術和方法。
一.對原稿的要求
(1)原稿密度
原稿中最大和最小密度的差值(即反差),如今一般印刷品可達的最大密度值為1.8,印相紙圖象最大可達1.7,修整原稿的黑墨水密度為1.8。一般來說,原稿的所有密度在白紙上只能在0~1.8范圍內再現(xiàn),因此,對原稿來說,就有一個適應于制版印刷的密度范圍。當原稿的密度范圍過大時,掃描儀和電分機對超出密度范圍部分的反映靈敏度下降,所以分色版層次較平。根據(jù)實踐,原稿為0.3~2.1,即反差為1.8時最為合適。彩色負片原稿密度差控制在2.4內;若原稿反差小于2.5,復制時進行合理壓縮,效果也較理想,若原稿反差大于2.5,即使復制時進行階調壓縮,也會令層次丟失過多,效果欠佳。
(2)原稿偏色性
一般分整體偏色、低調偏色、高調偏色和高低調各偏不同顏色(即交叉偏色)。因此,糾正時要綜觀整體考慮,不能見一個偏色就馬上處理一個顏色,否則會引起其它的偏色。
(3)原稿層次
衡量復制品的質量主要有層次、顏色和清晰度三大指標,并以層次最為重要。正常原稿的層次應具備畫面不偏亮偏暗,高、中、低調均有,密度變化級數(shù)多,階調豐富等特征。
二.原稿色彩問題及處理方法
不□原稿色調的真實狀況,可從原稿三色密度反差測量與三色密度曲線的描繪中直接觀察。彩色印刷復制將原稿和復制品密度范圍分解為四段,即把高光點和暗調點之間的密度范圍分成亮調、中間調和暗調,并把小于高光點密度的區(qū)域稱為極高光。
在原稿色彩質量的分析中,若三色密度與反差基本相同,說明它不偏色,色調基本正常;如果階調齊全,層次豐富,分布合理,即使總反差略有差別,都可算是正常原稿,其顏色復制可按正常的色誤差數(shù)據(jù)校正,側重點則放在階調層次復制方面。
若其三色密度高低不同,說明偏向某一顏色,但三色密度的反差基本相等,是均衡偏色。這種偏色稿最好根據(jù)三色密度曲線,設計出調整三色灰平衡的層次復制曲線,使全階調的色調得到統(tǒng)一糾正。
若原稿的亮光三色密度差距較大,暗調端三色密度接近相同,偏色主要表現(xiàn)在高調區(qū)端,對圖象的高調層次復制不利。最好根據(jù)三色密度曲線推導設計出三色版的層次復制曲線,改變分色圖片高光三色網(wǎng)點的記錄設定,準確糾正高調偏色。
若原稿的高光三色密度基本一致,只有暗調端的三色密度不同,密度反差也不等,在中至暗調表現(xiàn)明顯偏色,暗調層次略有損失,中高調層次正常。可改變分色圖片暗調三色網(wǎng)點記錄設定,或附加某色的全調底色去除(只對混合復色有作用)。但處理原稿偏色時,要留意有些是作者有意創(chuàng)造的藝術效果,逆光照片即為其中例子。
印刷中,對色彩的復制再現(xiàn),一般有三種不同概念。一種是物理意義上的色彩再現(xiàn),要求跟原稿色彩在每一色點上的光譜分布都完全相同。第二種是色度學意義上的再現(xiàn),使印刷再現(xiàn)圖象跟原稿色彩點在色度上一致或接近,即異譜同色效果,這是現(xiàn)實客觀評價色彩再現(xiàn)的量度標準。第三種是心理意義上的色彩再現(xiàn),即印刷再現(xiàn)的色彩,在色度上同原稿色彩可能有些差距,但在色彩效果上卻可能達到視覺心理的滿足。
彩色復制的根本原則在于還原原稿中的灰色。衡量灰平衡印刷再現(xiàn),可用彩色密度計測量印刷品附設的三色中性灰梯尺,或測量畫面中應該是中性灰色層次的三色光密度。如用觀察代替評判,需在光源與環(huán)境色溫十分標準的條件下,用標準的中性灰色塊,跟印刷畫面中的灰色層次比較。
三.原稿層次密度問題和處理方法
對層次密度質量不同的原稿,其處理方法因稿而異。
(1)曝光正常,密度反差標準
其主要部分都處在亮調、中調,與明度之間成正比,處于明度新標系統(tǒng)的4~6級。
(2)中常反差原稿
低密度在0.3~0.5,高密度在2.4~2.8,接近標準的原稿,在對原稿階調反差壓縮的同時,按接近標準的階調層次再現(xiàn)曲線進行層次調整,能達到良好的復制效果。
(3)高反差原稿
高光密度不高于0.4,而最高密度卻在3.0以上的原稿,多是原景物明暗對比反差過大,一般中間階調層次豐富齊全,最亮與最暗層次面積比率不大。這類原稿,在作高光與暗調選定時,一般可舍去兩端次要層次,以減小其階調復制范圍。
(4)低反差原稿
階調反差在1.7以下,高光密度在0.3以下的色調淡薄原稿,其主體部分偏亮偏薄,明度高,處在明度新標系統(tǒng)的7、8級,亮調層次豐富,但密度級差都很小,且占面積比例大。制作時要加深復制,以降低明度,向標準明度靠近。這類原稿,需加強亮中調的層次復制再分配,黑白場定標密度值要小些,亮、中調的層次曲線應稍作加深,以達較好層次反差和視覺明度效果。應根據(jù)其層次分布曲線形狀,區(qū)別其主體調在亮調或是中調密度范圍。同時,還需要使用加深和加長的黑版階調來作補充。
(5)厚悶原稿
高光密度在0.5以上,甚至超過1.0的厚悶原稿。多因拍攝曝光或顯影不足所致,使圖像暗調層次大部分落在負像特性曲線的趾部及直線下半部。這類原稿主體部分偏暗偏深,處在明度新標系統(tǒng)的2、3級,亮調層次少,中暗調層次豐富而級差平軟,且面積比度很大,主體調也多落在中調密度范圍內,制作時要減淺提高復制,以提亮明度,向標準明度靠近。黑白場定標密度值要大些,中、暗調的層次曲線應稍作減淺,應當使其包括主體調在內的中亮調層次得到較亮的再現(xiàn),以達到較好的階調反差和視覺明度效果。
(6)中間調層次分布不同的原稿
一些中高密度反差的原稿,中調層次較少,密度級差較大,而高低調層次較多且平緩,如逆光拍攝的彩色片,制作時應想辦法使這類圖像主體調的層次明暗協(xié)調,即可取得較好的復制再現(xiàn)效果。
圖像層次反差的大小,復制時可作密度范圍壓縮調整。起始密度的高低,也可通過高光密度設定及記錄設定的調整加以改變的。透射原稿的反差范圍差別很大,而彩色印刷品卻要再現(xiàn)為密度范圍基本一致的畫面,這個密度范圍又大都低于彩色原稿的,分色制版時,必然要壓縮調整。
印刷品密度范圍大,既可多再現(xiàn)一些原稿或原景物的層次,也使各級層次間的反差能拉開些,立體感也就強烈。尤其可增強細微層次反差,也加強了圖像層次的清晰度。另一方面,也使畫面色彩拉開了檔次,深者濃厚飽和,淺者明朗。但印刷墨層密度的提高,與網(wǎng)點增大相矛盾,不可能達到彩色透明片那樣高的密度,只有在紙張、油墨、器材的商應性及印刷機精密度等優(yōu)良的條件下,才能有較低的網(wǎng)點增大值和較高的墨層密度。確定此質量指標的客觀技術標準,是使用彩色反射密度計,測出各印刷墨層的印刷實地密度和75%網(wǎng)點印刷密度,計算得出其印刷K值。當此值較高(黃版0.3~0.4,品紅版和青版0.4~0.55,黑版0.5~0.6),其各自實地密度又較高,并且各色墨層的疊印效率接近達到90%時,印刷品的階調也就較好。為了節(jié)省油墨,有人主張降低印刷墨層密度來減少網(wǎng)點增大,但這卻會減少圖像暗調端層之的并級現(xiàn)象,總體階調反差卻不是最高,也達不到最好的印刷階調層次再現(xiàn)。
因印刷工藝階調是非線性傳遞,在印前應做補償調整。為適宜印刷工藝,必須對印刷的三個網(wǎng)點跳躍區(qū)調整,即3%、50%、80%網(wǎng)點區(qū)。因為3%小點易損失,會影響高光區(qū)的顏色層次,50%網(wǎng)點區(qū)容易增大,會影響中間調,特別人物膚色的變化。80%網(wǎng)點區(qū)容易并級,會影響暗調層次,特別是暗調膚色的主色與深度原色的并級,使印刷難以兼顧兩者。因此對原稿的重要色、重要部位,要通過調整使其避開這三個網(wǎng)點跳躍區(qū)。
四.原稿清晰度問題和處理方法
(1)圖像層次輪廓的實度
首先要有原稿層次邊界的實度(即銳度)作基礎。在復制再現(xiàn)的全過程中,圖像層次邊界的過渡寬度,是要逐步加寬的,尤其是放大復制。層次邊界實度是不能再復原的。印刷品層次邊界的清晰度,只是看上去是被分色復制強調了。
(2)圖像兩相鄰層次明暗對比變化的明晰度
如相鄰層次的密度差別大,則視覺感受是明晰的?梢栽诜稚珪r作層次邊界反差強調,對之造成提高的假象,而細微層次的反差可以得到實質性的加強。
(3)原稿或印刷畫面層次的分辨力
即所謂質感。印刷品是以原稿圖像細微層次的分辨力為基礎的,但要受制版光學器件的解像力、放大倍率、網(wǎng)線粗細和四色版套合的影響而受到損害。經(jīng)過制版印刷過程,不能復原原稿層次的細微程度。
作者:林其水
該文章暫時沒有評論!
最新技術文章
點擊排行